《风筝》中的郑耀先似乎是一个虚构人物。虽然在历史上确实存在“军统八大金刚”,但要成为金刚,必须具备一个关键的条件,那就是少将军衔。虽然“四哥”徐百川和“鬼子六”郑耀先曾是上校军衔,但显然无法跻身“金刚”行列。因此,他们并不具备加入八大金刚的资格。
军统局的八大处,每个处的处长军衔均为少将。沈醉作为其中年龄最小的成员,也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地位。除了这八大金刚之外,还有一些小团体,如“四杀手”和“三剑客”。沈醉的名字在这两个团体中也频繁出现:四杀手包括陈恭澍、王天木、赵理君和沈醉,而三剑客则由沈醉、徐远举和周养浩组成。
沈醉能够在这些名单上占有一席之地,除了因为戴笠的特别宠信外,还因为他频繁参与了暗杀和刺杀行动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他曾在执行任务时丧失了一只眼睛,这一伤害是在一次行动中被竹竿挑伤的。若不是外籍医生紧急施治,恐怕军统局就多了一位“夏侯惇”般的传奇人物。
没有哪一个杀手能够做到百分百的成功率,沈醉也不例外。在他的暗杀生涯中,至少有三次任务失败了。导致失败的原因各异:有的因外力阻止,有的因上级命令临时叫停。只要他的一次行动能够成功,就意味着他的人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。成功之后,他要么消失无踪,要么被追杀,甚至可能在某一天被当作替罪羊,成为众人枪口下的牺牲品。
展开剩余78%沈醉的回忆录中避重就轻或有隐瞒之处,这是可以理解的。如果他在1960年特赦名单公布之前公开了自己过往的所有经历,他肯定不会出现在那个名单上。1960年,沈醉得到了特赦,但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,他又被暂时拘押。直到80年代,环境较为宽松,他才敢于公开一些以前不敢透露的暗杀内幕。
其中,沈醉曾接受蒋中正和毛人凤的命令,在昆明策划刺杀卢汉。这一事件现在已经为人熟知,但当时卢汉并不知情。沈醉当时在卢汉的住所对面楼上架起了机枪,随时准备应命进行扫射,一旦得到毛人凤的指示,卢公馆便会在瞬间成为弹雨的目标。
值得一提的是,沈醉和卢汉曾有过深厚的交情,回想起来,沈醉心中颇为感慨:“他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,我常常怀念他,也怀念和他从朋友到生死冤家,再到最后恢复友谊的那段曲折历程。”沈醉第一次与卢汉相识是在1938年夏天。当时卢汉因台儿庄战役获得嘉奖,晋升为集团军总司令,戴笠通过邱开基介绍认识了他,并设宴招待。而沈醉从湖南临澧带领特训班的学生去武汉,戴笠邀请他参加宴会,这才有了他们的第一次见面。
而到1948年春,沈醉再度与卢汉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。这时他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保密局的总务处处长,而是调任云南站站长,兼任国防部驻云南区专员。通过邱开基的牵线搭桥,沈醉与卢汉的关系更为紧密。卢汉时常派副官朱家才来看望沈醉,询问他是否有困难。这种关心让沈醉感动,但他也清楚地知道,尽管卢汉对他很好,若他不听蒋中正的命令,依旧无法完全信任对方。
特务往往是最出色的演员,当时的正规将军们常戏言:“宁可相信世上有鬼,也不要相信特务的嘴巴。”沈醉与卢汉表面上和气融洽,但在背后,沈醉已经为刺杀行动做足了准备。1949年9月,蒋中正首次亲自向沈醉下达任务命令,要求他做好暗杀卢汉的各项准备。若此行动成功,蒋中正计划由李弥接任云南省主席,余程万担任云南绥靖公署主任,以确保云南稳定。
蒋中正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点,那就是他从来不直接下命令,而是通过心腹口耳相传,避免直接责任的追究。如果刺杀失败,蒋可以轻松推卸责任,最终让执行任务的人成为替罪羊。多年后,沈醉回忆起此事时,不禁后怕:“只要刺杀行动开始,不管是否成功,南保安部队一定会将保密局云南站的所有人一网打尽;即使行动成功,蒋中正和毛人凤也会为了平息民愤,把责任全推到我身上。”
沈醉在卢汉公馆附近布置了多挺轻机枪,瞄准卢汉的寝室与会客室,弹头上还注入了致命的毒药,只要中弹,无论伤到何处,必死无疑。沈醉甚至信誓旦旦地向蒋中正保证:“只要一声令下,行动必定成功。”但就在行动前,卢汉抢先一步,凭借对局势的敏锐洞察,提前抓捕了沈醉及其同伴,包括保密局西南区区长徐远举、副区长周养浩等人。
如果卢汉没有及时反应,这次刺杀行动很有可能会顺利完成,昆明局势也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然而,卢汉的起义让沈醉的刺杀计划彻底破灭。实际上,这次暗杀行动是沈醉参与的最后一项任务。此前,他还奉命策划了几次其他的暗杀行动,其中一个目标是李宗仁,另一个是宋夫人的二姐。
文史的书写往往需要避讳许多人物和事件,这使得沈醉的回忆录中无法尽述其中的细节。李宗仁的暗杀计划始于1948年11月,沈醉接到急电,被毛人凤派往南京。在南京,他与蒋中正进行了密谈,得知此次任务是刺杀李宗仁。沈醉根据蒋中正的指示,拟定了多个刺杀方案,其中第三个方案最为狠毒,准备从李宗仁住所外的变压器上,以机枪向其寝室和餐厅射击,同时在院内进行狙击,狙击手使用的子弹内注入剧毒。沈醉还计划在行动之后,继续针对南京的其他桂系首领进行暗杀。
尽管计划周密,但李宗仁早已料到危险,迅速改乘另一架飞机离开,刺杀任务最终失败。沈醉的另外一个任务,是刺杀宋美龄的妹妹,计划最终因宋夫人的警觉而流产。戴笠曾对沈醉说:“如果宋先生出事,后果将无法想象,调查一定会追溯到我们,最终连校长也脱不了干系。”
沈醉的生死与否,几乎成了命运的博弈。在暗杀任务的背后,沈醉经历了无数次死里逃生,而每一次他都侥幸避开了灾难。但即便如此,他仍深知自己如履薄冰,若任务成功,一切将会改变,甚至可能会被两大势力抛弃。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